全职美工 聚焦疑难重症攻关,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丨“筑峰”——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系列报道①

发布日期:2024-08-04 06:53    点击次数:130

全职美工 聚焦疑难重症攻关,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丨“筑峰”——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系列报道①

【开篇语】高水平医院是解决人民群众疑难危重症诊疗、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科学研究、培养优秀人才的主战场、主阵地全职美工,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医学综合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2023年4月,江苏出台《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支持16家重点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

全职美工

着眼老百姓就医“大病不出省”目标,《方案》重点提出“提升疑难重症解决能力、铸造一流品牌专科、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等六大发力方向,努力在江苏医疗“高原”上打造更多医疗“高峰”。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版图已经打开,攀登高峰的路需脚踏实地去拼。这一年多以来,16家医院奋力争先,向高水平医院加速冲刺。近期,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切实感受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取得的扎实成效。

来源 视觉中国

高水平医院建设需要高质量医学创新。自去年《方案》印发以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各建设医院瞄准医学发展前沿,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开展诊疗技术协作攻关和新技术引进,加速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疑难重症解决能力。从医疗理论到医疗装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16家高水平建设医院“你追我赶”,在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再上新台阶。

胸外科来了“新朋友”,开启单孔机器人新篇章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苏大附一院)一直在单孔机器人胸外科手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年5月,该院胸外科迎来了“新朋友”,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

“仅通过一个四厘米的小切口,便能置入两支蛇形臂手术器械和一支内窥镜。”胸外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赵军教授告诉记者,国产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能使用创伤最小的术式完成高难度手术。苏大附一院也成为全国第二家参与术锐单孔机器人胸外科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

此前全职美工,术锐机器人仅用于肺部常规手术,赵军教授团队将这一机器人用于肺癌的袖式切除术,这一手术涉及移除患癌肺叶及相应支气管,并重建呼吸通道,“其复杂性,好比将衣物的一段袖子剪掉后重新缝接,对技术要求很高。”

“我们现在每做一例手术,就是全国首例。”据赵军介绍,在手术过程中,术锐机器人的两个“蛇形臂”如主刀医生的双手,在胸腔狭小空间内灵活地游离肺门结构,缝合支气管。

赵军教授在操作机器人

“在临床摸索中,团队也有自己的创新。”赵军说,之前的单孔机器人,其2.5厘米的套管无法通过肋间切口,这一先天的“缺憾”限制了单孔机器人在胸外科的应用。赵军教授团队在前期与术锐机器人工程师沟通时,首次创造性提出了扁平三孔套管的设计,能完美地适配肋间切口且不影响机械臂操作,从而为其进行胸腔内复杂手术创造条件。

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在南通打工的朱女士不幸被机器轧断了上臂,被紧急送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通大附院)手外科接受抢救。经过紧急处理,朱女士的性命得以挽回,但离断的上臂再植后,全职美工却面临着严重的神经缺损问题。

回忆起当初接诊的那一幕,通大附院手外科副主任顾晓坤仍历历在目。他给记者展示了当时朱女士受伤的照片,“上臂正中神经缺损达50毫米,尺神经缺损更是长达80毫米,这对上肢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顾晓坤介绍,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切取患者下肢更长段的腓肠神经做自体神经移植,“这不仅会造成新的创伤,还可能带来新的功能障碍。”这让年仅29岁的朱女士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与失望之中。

国际神经再生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院士得知后,组织了一流的专家团队进行讨论。在顾院士的指导下,朱女士接受了组织工程神经的修复方案,并成功进行了手术。

经过长期的随访和康复训练,这名年轻的妈妈重新回到了社会,拥有了平常且幸福的生活。之后朱女士做过快递分拣员,后来还和先生一起创业,不经刻意提醒,身边人都已经忘记她曾是一个严重创伤的病人,也曾和重度残疾擦肩而过。

由顾晓松院士领衔成立“周围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中心”,已成功开展5例长距离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手术,是世界范围内首批运用可降解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长段缺损的临床案例。

顾晓松院士领衔成立的周围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中心

此次,顾晓松院士受聘成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顾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作为江苏省神经疾病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医院将继续围绕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不断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把创新的技术方法转化到临床与应用上,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上做0到1的突破。”

聚力提升疑难重症解决能力

江苏这些医院也在发力

高水平医院承载的责任既是应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又要勇立医学科技创新的潮头,引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自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随即召开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部署会议,并与各建设医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16家建设单位“一院一策”制定具体建设方案。邀请院士、国家有关医学中心负责人等全国顶级专家对各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进行一一指导,对建设方案逐一进行修改完善,明确建设目标,细化工作路径。

江苏省人民医院完成国内首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结节超微创精准治疗技术,成为国际培训基地。

南京鼓楼医院深化鼓医特色医疗技术体系,干细胞临床研究、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严重脊柱侧弯矫形等技术国内外领先;建立全方位立体急救诊疗体系,打造急诊急救“六大中心”。

江苏省肿瘤医院着力开展包括全球首台套γ/x一体化加速器尖端设备引领的先进肿瘤放疗技术、短程大分割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肺癌/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新模式等5项首创技术攻关。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儿童脑部肾素瘤射频消融手术;开创性地完成了国内首例手部多指转换为足趾再造手术。

江苏省口腔医院成立国内首家“口腔内窥镜中心”,已成功开展病例400多例。

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团队首创“孕期抗病毒治疗和婴儿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技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士牵头组建全国肝癌MDT联盟和肝癌介入MDT诊疗示范中心,形成中国特色的肝癌MDT治疗模式。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袖状胃联合双通路手术,已开展超过600余例;率先开展糖尿病创面的生物治疗,包括国内首创的红色诺卡氏菌治疗慢性创面。

聚力提升疑难重症的解决能力,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协作攻关,自2023年高水平医院建设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攻关104项,较2022年提升76项;取得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技术攻关成果项目数17项,较2022年提升15项;引进开展新技术项目582项,较2022年提升302项;形成临床指南标准或专家共识成果348项,较2022年提升183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陶善工全职美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