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招聘 清华简伊尹文献展现黄老道家思想逻辑
发布日期:2024-07-26 07:46 点击次数:105
黄老道家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从养身到治国、从天道到人道。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道家略”中首列《伊尹》五十一篇,他所说的“道家”主要指黄老道家。伊尹与早期黄老道家关系十分密切,但由于《伊尹》五十一篇全部佚失美工招聘,历史上对于伊尹与黄老道家关系的理解模糊不清。随着20世纪以来众多出土文献尤其是清华简的面世,为探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清华简中有五篇有关伊尹的文献,分别是《尹至》《尹诰》《赤鹄之集汤之屋》《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但《尹至》和《尹诰》是两篇《尚书》类文献,《赤鹄之集汤之屋》是一则伊尹故事,思想性不强。《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两篇文献形制、字迹相同,主要记载了伊尹向商汤阐述的治国思想,是两篇思想性较强的文章,为探讨伊尹与黄老道家的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汤处于汤丘》与黄老道家
《汤处于汤丘》从伊尹作为有莘氏之女的陪嫁之臣说起。伊尹善于调和食物的味道,有莘氏之女吃了之后感觉十分芳香美味,起到了“身体痊平,九窍发明,以道心嗌,惜快以恒”的效果。商汤吃了之后也予以首肯,并询问“此可以和民乎”,伊尹作了肯定的回答。《汤处于汤丘》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调和五味,而在于调味之后所起的效果,调和五味是养身的一个手段。商汤接下来询问是否可以用调和五味之道来“和民”,又从养身上升到治国,得到伊尹的肯定回答,这体现出从养身到治国的黄老学思维方式。
商汤评价伊尹能“修四时之政”。“修四时之政”即依据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而施行刑赏之治美工招聘,体现了“法天道”的思想。伊尹认为夏朝将失天下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春秋改则,民人趣忒,刑无攸赦”,也就是不遵循天时,刑罚无赦,导致百姓无所适从。商汤询问伊尹是否可以伐夏,伊尹回答:“后固恭天威,敬祀。”“恭天威”“敬祀”即说对于上天要恭敬,联系前面的“修四时之政”,强调的是不要违背天时,要法天时而行政。这种思想与黄老道家主张顺应天时行政的思想是一致的,体现出从天道到人道的黄老学思维方式。
《汤处于汤丘》又记载商汤询问伊尹:“古之先圣人,何以自爱?”伊尹答道:“古之先圣人所以自爱,不事问,不居疑;食时不嗜饕,五味皆鼒,不有所重;不服华文,器不雕镂;不虐杀,与民分利,此以自爱也。”伊尹认为君主的自爱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不事事过问,充分信任大臣;其二,衣食和用度方面都要朴素;其三,不虐待民众还能与民众分利。从这三方面的内容来看,《汤处于汤丘》中的“自爱”主要是讲君主要清静无为,不要有为多欲,同时要保民爱民,是典型的道家思想。
《汤在啻门》与黄老道家
《汤在啻门》以“何以成人”“何以成邦”“何以成地”“何以成天”四个命题贯穿全文,结构清晰,其主要侧重点就在于“何以成人”“何以成邦”。
《汤在啻门》提出“五以成人,德以光之”,“五”在《汤在啻门》中有明确所指,即“五味之气”,“德以光之”之“德”即内在生命力,是“五味之气”的内在依据,也称“一”。《老子》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河上公注:“德,一也。”“光”即为“充”,《尚书·尧典》“光被四表”,孔安国传曰:“光,充。”“德以光之”即“德以充之”,与《庄子》“德充符”意思相近,全职美工即内在的德(生命力)充实于自身。因此,“五以成人,德以光之”即强调“气”是生命的根源。《汤在啻门》又提出“其末气,是谓玉种”,“末气”即精微之气,它是人产生的“玉种”,经由十月而成人。这也就是说,“五味之气”是人生命的根源,但其中的精微之气才能孕育人,因此简文认为养身必先养气。黄老道家则用“气”来解释“道”,“道”就是“气”或“精气”。(冯友兰)《管子·内业》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这也就是说,精气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五谷和列星等物质乃至鬼神和圣人都有赖于精气。人也是由天地之精气所构成的,人的生命取决于人体精气的葆有状况。可见,《汤在啻门》对生命的本源与其中精微之气的理解与黄老道家是完全一致的。
跨境美工伊尹又提出“四以成邦,五以相之”,以“四”“五”来论述成邦。“四”即“四神”,简文又称“四正”,但简文并未交代“四神”或“四正”的具体内涵。笔者认为,“四神”应是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所说的四时成因的神话,即四时神——春神、夏神、秋神和冬神,分别与青、朱、黄、墨等四种颜色相配。(李学勤)“四正”即易学中的四正卦,也就是四时卦——坎、离、震、兑四卦,既主四方,又主四时。它由来已久,起于先秦,可推至殷商时期,刘大钧引殷墟卜辞、《尚书·尧典》和《山海经·大荒经》以证四方四正之说源远流长。可见,“四神”“四正”均与四时有关,这强调的是为政当法四时而行。“五”即“德”“事”“役”“政”“刑”,《汤在啻门》对“德”“事”“役”“政”“刑”都区分了“美”和“恶”两种情形。“美事”“美役”“美政”“美刑”都强调君主要爱民保民,是君主“美德”的外在体现。“义”是君主最重要的美德,“义”即“宜”,它是效法大地的结果,《黄帝四经·君正》说:“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汤在啻门》说:“汤又问于小臣:‘九以成地,五以将之,何也?’小臣答曰:‘唯彼九神,是谓地真,五以将之,水、火、木、金、土,以成五曲,以植五谷。’”简文出现“地真”一词,具有明显的道家色彩。(赵平安)“将”,各家无解,“将”当释为“养”。《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将之以神气。”高诱注:“将,养。”“九以成地,五以将之”侧重的是“五以将之”,即是说地以水、火、木、金、土五行配以五曲(五方)和五谷,所体现的是地之养。人效法地之养,需要保养精气以养身,而君主则应保民养民。简文由保养精气以养身上升到君主保民养民,这是一种典型的从养身到治国的黄老学思维方式。
《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是两篇伊尹文献,两篇简文体现出从养身到治国、从天道到人道的思维方式,都是较为典型的黄老学文献,应是《伊尹》佚篇。《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等伊尹文献的出现,对于探讨伊尹与黄老学的关系、对于黄老学研究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美工招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